来源:天津文明网
邢浩,男,汉族,1984年1月出生,现任天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四级主办。邢浩同志自参加结对帮扶工作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帮扶工作,赢得了帮扶村村委会及村民的认可。
一、服从安排,全力投入帮扶工作
2019年5月,在市农业农村委党委和帮扶办安排下,邢浩同志成为市农业农村委驻村结对帮扶组的一员,虽然他的女儿上幼儿园需要人管,老人日常生活需要照顾,家中的确存在许多的客观困难,但他依然表态,绝不推诿组织安排的工作,一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几件换洗的衣服,一些洗漱用品,背上简单的行囊,便前往静海区中旺镇蔡庄子村,开始了驻村帮扶生活。为详细掌握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自驻村第一天起,他走遍了全村每个角落,踏田埂、穿树林、爬坎坡。许多次,他顶着烈日开展入户走访,调查核实贫困户情况,宣讲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引导低保户、五保户、低收入户进行危房改造;冒着大雨,察看村内低洼村户院内积水状况,检查排污井、管道等设施运转情况,雨后及时将问题反映给施工队进行修缮;迎着寒风,走访慰问五保户、困难户、低收入户,为他们送去米、油等生活用品,带去关怀和温暖;踏着乡间小路,协助调解村民纠纷,宣导各项政策,劝说村民自行拆除违建,为村民讲解户厕改造政策,户厕改造率达到98%。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乡亲们朝夕相处,让他对农村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先后前往300多户次村民家中,开展入户走访与调查核实工作,照片照了几百张,里面记录了村民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愿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二、勇于创新,调整帮扶村产业结构
两个帮扶村地处静海区南部偏远地区,与河北省黄骅市接壤,受地理位置所困,上级政策经常不能覆盖到这里,并且历年雨水较差,耕地多为盐碱地。村内基础薄弱、产业单一、村民观念保守,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了老年人、妇女和孩子,劳动力不足,加上传统农作物卖不上钱,导致农户缺乏生产积极性,经常有土地撂荒的现象。工作组决定重点从产业帮扶上入手,发挥农口系统的政策、技术、人才等优势,帮助困难村自我“造血”,努力在土地上做好增收致富文章,动员村民将耕地流转到村集体合作社,依靠合作社实行统一播种、统一浇灌、统一机收,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2019年争取到政府奖励的土壤轮作休耕绿肥项目,种植1000亩油菜,用于还田改善盐碱地,同时每亩底获得补贴600元;改变传统玉米种植方式,指导合作社种植适合做青贮饲料的夏玉米2000亩,发挥农口资源优势联系到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场,通过多次沟通协商签订青贮玉米收购合同,每吨以300元卖出,亩纯收入达到850元;发展产业多样化,引进鲜食甘薯新品种西瓜红、烟薯25两个品种,示范种植120亩,采用渗水地膜全覆盖技术,亩平均效益4000元。虽然帮扶村产业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可以放松的时候,2019年8月,根据两年来积累的帮扶经验,结合帮扶村实际情况,向市农业中心申请了《绿肥油菜-全株青贮玉米绿色增效复种技术模式示范》、《鲜食型甘薯优质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两个产业帮扶项目,2020年进一步优化帮扶村产业结构,保证脱贫攻坚取得胜利。
三、为民服务,切实解决帮扶村困难
在市农业农村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19年共帮扶资金49万元,对两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购买空调11台,建造围栏400余米,购置太阳能灯9盏,绿化、硬化党群活动中心院内及门口2000余平米,得到了村两委班子、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村民的收入大多为农产品,如果农产品不能及时卖出去,就无法为村民增加收入,还会影响村民继续发展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作为帮扶干部,切实落实帮扶责任,主动担当起农产品“销售员”,千方百计为他们的农产品摇旗呐喊,把他们的辛劳变成美好的酬报,最终利用微信群协助村民及村集体销售红薯1.5万斤,收入3.75余万元;为低保户销售冬枣2500斤,收入1万元,得到全村老百姓的称赞。
邢浩同志表示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工作,克服各种困难,提高自身业务的能力和水平,时刻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心系农民群众,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好帮扶工作,使帮扶对象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增加发展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为社会发展和稳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单位:市农业农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