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文明网
张志恒,现就职于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施工一线从事测量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最大努力。
从2分钟到5秒钟的升华
2006年7月,学习测量专业的张志恒走进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上学期间就对测量极感兴趣的他本以为到工地终于可以每天操作仪器,然而入职的第一个月,张志恒的工作只是扶棱镜和做测量资料。在当时,全站仪、水准仪是相当珍贵的设备,“新手”不能随意操作,张志恒却不管这些,每当仪器闲下来,就自己慢慢摆弄,学习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手法。一个多月后,张志恒终于有机会第一次实际操作,进行标高放样,结果塔尺上的一个数值愣是2分多钟才读出来。张志恒就此下定决心:光有理论远远不够,要想干好必须拼命学、拼命练。
自此,只要有空闲,张志恒就把棱镜和塔尺倚在墙上,用仪器不停变换位置和角度去观测,反复练习,加快读数速度。半年的反复练习,让张志恒的测量水平大幅提升,读取塔尺上数值平均仅需5秒,比刚工作时快了25倍,并练就了同时读取上中下3个数值的本领。
使用普通水准仪,一般测量员可观测50米,超过100米的都可以称为高手,但张志恒则可以看到200米之外。有人说张志恒有测量天赋,仪器到手就会用,图纸拿来就能看懂,但张志恒自己深知,所谓天赋,是别人休闲时自己的苦练,别人睡觉时自己的苦想换来的,想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从0到150万的坚守
从事测量工作以来,张志恒测过的点位超过150万个。对每个点位负责,对每次观测负责,是张志恒始终不变的初心。2007年,工作不满一年的张志恒调至天津中央大道下穿轻轨项目,该工程下穿运营中的轻轨,沉降控制要求在2毫米以内,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密测量。工作期间,他经常讲:“干测量要有钻牛角尖的劲头,最关键就是认真,认真对待每个施工部位。”6个月的时间,一次次观测、复测,最终实现了零沉降,张志恒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2008年11月,张志恒调至天津中央大道海河隧道项目任测量班长,真正的考验随即到来。该工程是国内高震区和华北地区首条沉管隧道,要实现3节沉管的水下对接,每节沉管长85米,宽36.6米,重约3万吨,如此庞然大物的对接误差规范要求控制在10厘米以内,无可借鉴经验,挑战十分艰巨。
晚上校核图纸、制定测量方案,白天放点,并坚持对每个点位进行复测,确保准确。在沉管端钢壳的安装中,为确保这项对沉管防水效果极其关键的部件安装精准,张志恒规定测量团队每半天一个班,安装过程眼睛不能离开仪器,纹丝不动时时进行盯控。夏季的天津本就闷热,预制沉管的干坞内均为混凝土结构,气温都在40℃以上,蒸烤、闷热、暴晒,考验着测量人员的生理和心理极限。2014年冬,是沉管对接的关键期,首次对接时,张志恒站在寒风刺骨的海河边2天2夜盯控,随时指导沉管姿态控制。首节沉管对接成功,张志恒的脚踝却疼的再也坚持不住,紧急送往医院后经诊断是急性骨质增生,到如今还时常发作。但张志恒却说:“这都不算什么,在什么岗位,都要干好这个岗位的事,团队交给我的任务,就要干好!”
在海河隧道项目近8年时间,张志恒带领测量团队付出了艰辛努力,最终沉管整体误差控制在1.3厘米,远低于规范要求,获得了各界一致好评。此外,张志恒还独自撰写了多篇论文,参与了4项专利设计,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从自己会到大家会的担当
2018年8月,一贯表现优秀的张志恒被提拔为张家口机场改扩建项目总工程师,职位提高了,但他对测量的热爱和执着却丝毫没变。该项目涉及11个单体建筑、1条机场跑道改扩建和3条外围道路,工作面大,需要综合联测。张志恒苦心钻研,引进了先进的RTK技术,相比传统全站仪测量,场区控制测量由1个半月时间缩短为10天,人员由10人压缩至4人,实现了大范围、高频率测量。
2021年初,张志恒到雄安新区容西片区配套市政道路工程任总工程师,该工程涉及市政管廊3.9公里、各种管线总计67公里、市政道路12公里、桥梁5座,点多面广,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如何发挥出测量团队最大效能?张志恒又动起了心思:实行责任测量制,按照工区范围配备测量人员,每个工区设测量责任人1名,测量团队既统一行动,又各有重点。工作中,张志恒给新人提供锻炼的舞台,让青年人敢想敢干,快速成长。工作以来,张志恒先后带徒15人,其中有5人已成为测量负责人。
“自律,主动学习。”是张志恒对自己的要求,十余载的坚持,让他收获了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的荣誉,并考取了测量领域高级技师。
推荐单位:市住建系统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