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文明网
张汉泉老师作为南开中学的一名党员教师,工作12年来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工作中用心工作,用情育人。为了让学生能够学懂、学好物理,张老师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这背后是张老师对于物理学科知识的精准把握和教育教学的认真钻研,他曾经在南开区教师业务考核中获得第一名,所做研究课在南开区获得一等奖,被评为南开区学科领航教师。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张老师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以组织班级的学习活动、体育活动、义工活动等方式育人,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所带班级被评为南开中学“邓颖超班”,南开区三好班集体等,张老师也被评为南开区优秀班主任。
张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一直热心公益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爱心。一次他从新闻上了解到,很多农村地区的孩子一年只有一身衣服,冬天不够御寒,夏天也不够凉爽,同时城市里的孩子有很多还没有穿旧就不要了的衣物,于是他号召同学们将不要的衣物清洗干净,捐给有需要的孩子。此后他连续8年组织开展“衣+1=爱”为贫困地区捐衣活动,募集衣物上万件。此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天津SOS儿童村开展义务送教活动,并亲自为那里的同学们做讲座,为那里的孩子开启科技之窗;2020年在疫情期间,他组织“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结对子”活动,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张老师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被评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南开区德业双馨先进教师。
2018年学校接到了教育援藏任务,这时张老师的孩子即将出生,但是张老师克服困难,主动报名。在张老师的女儿刚刚出生17天的时候,他便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背起行囊走出家门,奔赴茶马古道、雪域高原。张老师到达昌都后,邦达机场4300米的海拔,加上到市区135公里的山路,让他肠胃翻江倒海,回到驻地屋内温度低至0℃以下。头疼、恶心再加上寒冷,各种困难接踵而至。但是张老师毫无畏惧,第二天就站在了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的讲台上。
到西藏之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张老师了解到学生们大部分来自农牧区,很多孩子家里条件并不太好,于是便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尽己所能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经过多番联系,在天津市南开中学的支持下,张老师为昌都二高的学生们募集了一批援助物资,包括几百件衣物和文具。在教学实践中,他又发现同学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同学的信息来源匮乏,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较少,于是他又想办法联系天津融众公益项目服务中心等爱心组织和企业,为学校捐赠了图书5000多册,建立了“浮香书室”,为学生们打开了课外阅读之窗。张老师还主动与所教的学生益西结对子,为他提供一定的生活费补贴,并关心他的学习,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到他家进行家访,解除他的后顾之忧,帮助他考上了大学,实现了梦想。
援藏工作结束后,张老师仍密切关注着昌都教育事业的发展。2020年8月,天津市教委组织“送培进昌都”活动,虽然对高反还是有些担心,但张老师再次主动报名,来到熟悉的康巴腹地进行义务送教。张老师忍受着严重的高反,经过短暂的休整,马上就投入到工作中去。天津“送培进昌都”一行主要是面对昌都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的培训,张老师由于有较丰富的援藏经验,就主动担当起讲座的总协调人和物理学科培训的负责人。他在培训中积极同当地老师们建立联络群,了解需求,并及时调整讲座内容,使培训广受欢迎,立见实效。在培训之后,他依然通过网络平台与昌都老师进行教学资源的交流共享,随时研讨教育教学问题,为老师们答疑解惑,为昌都教育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张老师获得西藏自治区援藏先锋、昌都市优秀援藏干部人才等荣誉。
推荐单位:南开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