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文明网
陈炳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2月出生,1997年5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宁园街派出所社区警务队三级警长。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获得个人嘉奖10次,先后2次被授予天津市公安局“优秀社区民警”荣誉称号,被评为2009年天津市打击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百日专项行动先进个人。
参加公安工作23年来,陈炳云始终扎根基层社区,用真心、倾真情、出实招为百姓护平安、解烦忧,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公安报》《天津日报》和天津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并得到市、区等各级领导的批示肯定。今年年初,根据所里工作安排,陈炳云在负责原辖区富秀园社区的基础上,又接管了富方园社区。肩上的担子加重了,但陈炳云的工作热情却依然高涨。特别是随着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的开展,他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社区的精细治理和服务中,通过敲开群众“心门”摸排掌握实情,建立“五同”机制织密防控网络,主动伸出援手解决群众烦忧,使辖区秩序持续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走访入户倾真情,敲开“心门”化隐患。
走访入户、联系群众是社区民警的“基本功”。随着社会流动性加快,新时期社区管理和群众工作的难度都在不断提升,社区民警的工作内容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对于当了20多年社区民警的陈炳云来说,练好这门“功夫”他有自己的“秘笈”,那就是:拿真心当“钥匙”,下工夫在平时,与群众接触既要进家门更要入“心门”,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才能掌握真实情况。2003年接管社区后,陈炳云将走家串巷作为每日“必修课”,经常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下片走访,足迹遍布了家家户户。每当下片入户走访、清查暂住人口和出租房时,他都会细心的带上工具,给小区二三楼或有需要的居民家中阳台窗户安装安全钉,通过这一举措,辖区爬阳台入户盗窃发案率大幅降低,小区居民的安全感越来越高。今年疫情爆发以来,陈炳云在繁重的疫情防控工作之余还惦记着辖区里的几户“特殊”家庭。辖区陈奶奶和老伴今年都已经70多岁,病痛缠身,特别是陈奶奶还患有心脏病,他们的儿女远在异国他乡,疫情期间虽牵挂两位老人,但鞭长莫及,难以照顾。为了帮助两位老人克服疫情带来的生活不便,陈炳云隔三差五就要到二老家中看一看、问一问,时间久了,两位老人也把陈炳云当成了家人,甚至把家里的钥匙也送给了陈炳云一把。
二、心系社区、排忧解难,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操心事
陈炳云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他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辖区某企业宿舍暂住户汪大娘一家人生活困难,仅靠低保维持生活,7岁的外孙患有白血病,父母离异后与老人相依为命,今年到了入学年龄却因户籍地不在居住地、居住地无产权等原因而无法上学。“孩子上学耽误不得”,为让孩子能够就近入学,陈炳云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究相关政策,带着录音录像设备挨家挨户走访,想法设法说服邻居为汪奶奶一家在此居住进行证明。随后,他又连续多次与房主、产权单位以及居委会、学校沟通,甚至直接到区教育局反映情况,协调补办入学手续。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最终使孩子按“现居住地就学”政策顺利入学。一名群众来所找到陈炳云,要为父亲补办户口簿、残疾证,却因相关材料不齐、子女间家庭矛盾无法办理。为了将小矛盾、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陈炳云一方面通过反复工作化解姐弟矛盾,另一方面多次往返相关部门了解具体情况,协调帮助办理残疾证手续。最终,按照相关规定,陈炳云协助当事人为父亲办理了残疾证,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同时,在他的耐心调解下,姐弟双方也表示愿意通过法律途径妥善解决他们的家务事。
三、警民e家、共筑平安,群防群治警务品牌显成效
陈炳云同志不断拓宽警民联系新渠道,创新警民协作新方式,积累群众工作新经验,使社区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他主动融入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改造社区警务室,组建500余人的“社区群防群控”联络群,主动与街道、居委会、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合作,有效提升了社区防控风险的能力,形成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随着疫情缓和,陈炳云管片附近一楼盘建筑工地复工。为了追赶工期,施工方开足马力。但工地的夜间施工却让附近小区居民叫苦不迭,不少辖区居民抱怨此事。为了平衡好企业复工和居民休息之间的矛盾,陈炳云在夜间穿着便服去施工现场详细观察、了解情况。随后组织业委会收集整理居民诉求,为社区居民和政府部门搭建了矛盾调处、联动解决的桥梁,逐一向街道办事处、环保局、建委和工地方反映,引起政府部门重视。最终,在陈炳云的多方奔走下,政府部门牵头组织街道、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施工各方召开了现场协调会,研究解决办法,建立联动协调机制。陈炳云积极参与其中、提供中肯建议,并将工作进展及时通过微信群向广大居民通报,组织信息员一起安抚群众情绪。在多方协作下,施工方调整了作业方式,陈炳云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充分理解和认可,一起因施工噪音引发的矛盾隐患被成功化解。依托“警民e家”社区警务新品牌,陈炳云已经在工作中及时发现、成功化解了十余起矛盾纠纷隐患,形成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
四、善心善举、善言善行,不求回报解决群众揪心事
陈炳云多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人民警察,遇到群众有了困难,即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他都会施以援手,不求回报。2009年,他在儿童医院陪患病女儿住院期间,得知同一病房的5岁男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已经连续多日高烧不退,病情十分危急。男孩父亲常某常年在津打工,却因收入微薄无力支付孩子医药费。陈炳云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的塞给常某2000元钱,解其燃眉之急。这些年,常某在天津开了个小饭馆,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的雪中送炭之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陈炳云。2019年,他带着儿子到专程到河北分局宁园街派出所送上锦旗,感谢10年前这位萍水相逢却伸出援手的恩人。面对激动万分的常某,陈炳云却平静的说:“帮助群众是共产党员、人民警察应尽的责任,我从未想过要什么报答,我更希望大家都能奉献一份爱心,为这个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2008年,陈炳云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一名家庭困难并患有肌无力的女孩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不仅与这家人取得了联系,还前往其家中进行探望,并在此后的十余年间多次帮助这对母女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和他们一起参与名为“暖冰”的公益组织,给更多患有肌无力的病友送去希望和关爱。
推荐单位:河北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