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文明网
杨淑玲,女,汉族,1956年8月出生,是海滨街道苏北路社区大吴路宿舍一名普通群众,现已退休下岗。2004年,杨淑玲的儿子突发下肢不适,最终被确诊为胸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压迫脊髓造成脊髓缺血性病变,术后不幸下肢截瘫。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杨淑玲日复一日地守候在儿子身边,洗衣、做饭、按摩、帮助康复……17年来,她不离不弃,用自己的行动,演绎“舐犊情深”,诠释母爱的伟大。
2004年之前,杨淑玲有着一个温暖和谐的家。丈夫李长涛虽已下岗,但依旧勤劳肯干,每日不辞辛苦打零工补贴家用。当时杨淑玲的儿子李勐身体也是十分健康,正在读远程教育大专班的计算机专业,被父母寄予着厚望。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2004年10月份,李勐突然发觉自己两条腿开始麻木,到后来走路都有些困难了。急坏了的杨淑玲和丈夫急忙带儿子去医院进行检查,最终孩子被确诊为胸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压迫脊髓造成脊髓缺血性病变。
杨淑玲夫妇不甘心活蹦乱跳的儿子从此将不能再走路,无奈之下他们为儿子选择了进行脊髓解压手术。但是预期的美好结果没有出现,手术并未完全成功,李勐下肢截瘫了。年仅22岁的李勐出院后回到家中,床成了他唯一的活动区域,起、坐、大小便,一切都不能自理。面对这突来的困境和令人心碎的打击,杨淑玲作为一位母亲没有放弃,她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承担。从此之后,杨淑玲的生活就以儿子为中心,每天喂饭、喂药、接大小便,身材弱小的杨淑玲和丈夫一起用床单抬着儿子给他翻身,冬天一小时一次,夏天40分钟一次,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一次按摩腹部、后背、双下肢,再左右晃动下肢,拉伸下肢,按摩每个脚趾头,并且早晨、晚上各泡洗一次脚和腿。不论是按摩,还是洗脚,杨淑玲都要弯着腰进行操作,每次都要一个多小时,就这样过去了17年。慢慢地,杨淑玲积劳成疾,腰椎严重变形。但是自身的病痛对杨淑玲来说似乎并不存在,她强忍悲痛,用她那柔弱的身躯,依旧细心呵护照顾着病儿,希望用母爱抚平儿子心灵的创伤,用自身的乐观坚强也鼓励着身患心脏病的丈夫。
2016年12月份,杨淑玲所住的大吴路宿舍进行了拆迁置换,有些群众对拆迁政策不理解,杨淑玲没有因为自己家庭情况特殊而对政府提出额外拆迁要求,不光是自己带头主动参加了抽签和签订协议,而且还做起了周围群众的思想工作,为这片宿舍区的顺利拆迁置换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对于常人来说难以承受的生活磨难,她都坚持下来了。这种面对不幸生活自强自立的品格,抚育患病儿子不离不弃的博大母爱,令人动容,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份坚持,让这个不幸的家庭依然温馨有爱。在杨淑玲的激励下,李勐也以坚强的毅力每天进行康复训练,病情有了令人欣慰的好转,从只能躺在床上、到可以坐起来,甚至有人扶着能够站一会儿了......然而当我们认为运气似乎开始偏向这个乐观家庭了,李勐会恢复得越来越好时,前年李勐的病情又加重恶化了,医生建议为李勐进行胸椎T1T2切除手术,植入医用钛钢,可高昂的治疗费用无疑又成为了这个家庭最大的障碍。病痛始终折磨着李勐,也在撕扯着杨淑玲的心,杨淑玲依旧没有放弃,她依旧每天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孩子身体,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就这样用耐心、细心、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无论是社区干部、志愿者上门看望服务,还是街坊邻居帮忙照顾,看到的都是坚定的笑脸,听到的都是感恩的话语,让帮助他们的人都感受到了一份激励和鼓舞。爱无言,不言放弃助爱子康复,杨淑玲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母亲;情至深,乐观感恩让美德传递,杨淑玲更是一位让我们感动的好人。
推荐单位:宝坻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