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文明网
唐铭,和平区纪委监委信访室干部,作为一名30余年始终奋战在纪检监察信访一线的纪检“老兵”,面对群众信访,他毅然决然放弃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期,与“战友们”站在一起,与百姓心贴在一起。他的爱岗敬业、忠诚履职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
传好信访接待“第一棒”
老唐永远冲在信访接待的“第一棒”,他的口头禅是:信访是纪委面向社会的窗口,群众举报反映问题,是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支持和信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多年来,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的敬业精神、为民情怀得到上访者的好评和点赞。
近两年,随着监察体制改革和全市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工作的展开,信访举报量增加到年平均两千多件,尤其是涉法涉诉案件的增多,对信访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办理群众反映信使眼睛发酸发胀,老唐本身视力不好,给他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但对于每一封信件,他都要“刨根问底”,一字一句看完,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线索。
不忘初心,带病坚守岗位
2018年下半年,唐铭在一次信访接待中突然感到右眼如针扎一样疼痛,起初自己并没有在意,以为是一时上火导致的。但是一天天过去这种疼痛并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趋势。部门领导和同事多次劝老唐去医院看一下,总是被他委婉地“敷衍”过去,他总说,先等工作忙完了再去看。这么一忙就是半年,每天老唐依然看信、接访、谈话……有时甚至忙到没时间上厕所,但让人欣慰的是群众的事有了着落。
2019年初,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单位的老唐突然感觉眼前发黑,像有物体挡着一样,看不清东西。被同事送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发现,他的视网膜已经严重脱离,必须及时手术治疗,否则会造成视网膜整体脱落,甚至还会导致失明。面对这种情况,老唐却第一时间回答道:“走了活就得搁下,手术可不可以等一等。”就这样唐铭又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带病坚守。他始终把工作摆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第一位。但由于手术时间一拖再拖,目前老唐的右眼处于近乎失明状态,并且再也无法挽回。
情理兼顾 巧化矛盾
劝业场街两户居民曾因为私搭乱盖问题对簿公堂两年,邻里关系非常紧张。被拆除的那家夫妻来到区纪委上访,大吵大闹“拆了我家的房是欺负我们老实窝囊吗?我们也是不好惹的!”。老唐了解情况后,耐心说道:如果哪个执法单位有法不依,我们纪委就要追究他的责任。你家的违章建筑影响邻居家装不了空调,这是实情吧,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呐”,您爱人拿着《物权法》,说明你们是学法用法的好公民,希望你们从讲法的高度来解决这件事情!经过两个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说服,这对夫妻心平气和的离开了纪委。不久纠纷中的另一户居民来到机关,表示衷心感谢,违章建筑拆除了,两家矛盾也化解了。
2018年终考核,老唐被评为优秀等次,当大家对他表达祝贺时,老唐却说干工作不是为了拿荣誉、争职位,为百姓解决难题才是我们永远追逐的至高荣誉。”老唐用不为名利的行动深刻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干净与担当。
推荐单位:和平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