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文明网
王延民,男,39岁,医学博士,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2009年9月参加临床工作,已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13年,兼职从事医院行政管理工作2年余。2017年从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人才引进到天津市北辰医院工作,任脑系科副主任,2019年起兼任医务科长。先后荣获北辰医院“特殊贡献奖”及北辰区第十三届感动北辰文明人等多项荣誉。
王延民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同时兼职医院医务科长、质控办主任职务。除了日常的临床业务工作,同时还负责医院的医务管理及医疗质量管理事务。特别是自2022年1月天津本轮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以来,他立即再次进入了战备状态……
从指挥部视频会现场到行政楼办公室、从医院急诊抢救室到A座3楼手术室,他经常在临床和行政各部门之间来回穿梭,习惯了忙碌的节奏。很多时候在医院里看见他都是行走匆匆,腋下夹着会议记录本,手里接打着电话。
2022年1月初,天津本轮疫情出现以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作出最新工作指令,他按照院领导的指示开会部署调整工作重点,疫情防控举措再梳理、新疫情形势下医疗救治管理、应急医疗队成立、隔离点外出保障任务安排、疫苗接种保障、支援定点医院的医疗队组队以及核酸大筛应急队组建等一系列复杂任务,成为日常工作的重点。
在接到市卫健委关于支援定点医院要求后,他按照医院各临床科室业务情况,在保证医院急诊急救等医疗工作的前提下,协调合并部分临床科室,抽调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53人医疗队,并且与院感科、护理部等部门在2天时间内再次完成集中严格院感防护培训、队员身体健康检查及各项援助前准备工作,保证医疗队在大年初二早上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天津市海河医院开展工作。
全员核酸大筛的工作是疫情防控有力手段,本轮疫情出现后,按照上级指示参加了全市4轮大筛及支援其他行政区7次大筛任务,他与护理部协调,先后共派出医护人员1900余人次。由于疫情的突发性,好多次都是后半夜接到上级指令,所以要在夜间紧急临时组建有经验的大筛队伍,并且要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到每名队员,保证能够及时完成任务。
第一次全员大筛时,由于准备时间较短,各大筛点位不同部门之间需要沟通协调,王延民在参加完医院会议后陪主管院长到附近点位查看现场物资和流程情况,协调完相应工作后回到医院已经快晚上9点了,匆匆吃碗面后,又继续投入到夜间临床值班。有一次是凌晨3点40分接到紧急大筛指令,要成立100人的队伍,并且备好防护物资,早上6点从医院出发。这时他和护理部、医务部的同事们分头通知队员,由于有的医护人员还在值班,需要进一步协调,并和指挥部不断沟通,等一切都安排妥当,已经接近早上7点了,接着又开始新的一天的医疗工作。
为严格防止疫情蔓延,需要集中隔离的人员陡然增多,隔离酒店的医疗保障任务持续不断,外出保障的压力也明显增加,其中有1次就临时派出了8名医护人员。每次他既需要考虑医院临床业务的实际情况,又要合理安排完成隔离点任务,情况紧急时经常顾不上吃饭,对于这些他已经习以为常了,从疫情之初到现在共派出68批次200余人次前往隔离点执行保障任务。疫情期间的医疗救治也往往有些特殊情况,除夕下夜班后刚准备休息,就接到卫健委电话,有1名集中隔离人员需要紧急透析,由于病人的一些特殊情况,经和市区两级主管部门、质控中心及隔离点等多部门沟通,后又安排发热门诊及重症的医护人员开通绿色通道给患者进行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让病人转危为安。近期已为3名此类患者进行了6次治疗,保证了此类患者的及时治疗。另外在2022年1月28日,医院接到民政部门求助,1名流浪人员突发疾病情况危急,王延民又协调急诊外科、泌尿外科、医疗安全办等科室,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前后4次组织多学科讨论,经过努力治疗,患者病情已稳定。
王延民在2019年12月疫情之初时,由于经常夜间有临时任务,甚至有特殊情况时1天能接打到100多个电话,留下了神经衰弱和耳鸣症状。这次院领导考虑到他工作任务特殊性,经和科主任沟通后决定暂停他的临床夜间值班任务,他休息了1天晚上就又自行回到岗位上了,他觉得疫情期间全院上下所有人都在坚守自己的岗位,自己作为一名医生,只要能坚持,就应该尽职尽责,为疫情防控和百姓健康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推荐单位:北辰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