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文明网
谢薇娜,女,汉族,32岁,1988年7月生人,现任东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员。自2022年1月8日天津爆发新冠疫情开始,谢薇娜在东丽区核酸检测基地连续工作5天,平均每天只休息2小时左右,又在1月12日工作一通宵之后接到紧急任务,穿戴三级防护进入PCR二区实验室连续工作8小时,处理了1500份标本,导致疲劳过度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丈夫在河东妇儿中心检验科工作,疫情期间也前往河东检测基地负责基地协调管理以及核酸检测工作,无法回家。期间孩子只能交由年迈的婆婆一人照看,夫妻二人同为检验人,在疫情期间共同冲锋抗疫一线,彰显责任担当。
与时间赛跑,只为使命担当
“我只想坐在地上放松一下腰,可瞬间眼前漆黑一片,就没有了意识”。谢薇娜讲述着1月13日中午因连续多日在核酸检测一线而晕倒的经历。为了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东丽区城市检测基地100多名“突击队员”日夜奋战,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核酸检测报告以最快的速度从这里发出。
谢薇娜是东丽区疾控中心检验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她没有想到,1月8日的夜班会是那么不同寻常。1月8日,天津市出现首例奥密克戎确诊病例,9日凌晨全市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接到任务后,作为医疗废弃物处理组组长,谢薇娜带领组员们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医疗垃圾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高压仓处理,每天产生将近1吨的医疗垃圾,只能由谢薇娜和另一个持证人员操作,每次带着同事们把一袋袋的医疗垃圾处理完毕,她们都会累得筋疲力尽。谢薇娜说:“我们通常都要比实验室检测人员早到一个小时,准备好相关物资。等到核酸检测完毕,检测人员就可以休息了,而我们还要继续工作,及时把产生的医疗垃圾全部处理掉。我们这个岗位的工作时间更长,基本上是连轴转。”到她晕倒的那一刻,已经连续工作5天,每天睡眠时间仅有两个小时左右。
谢薇娜,2017年来到东丽区疾控中心工作,1米7的身高,配上不到90斤的体重,身体显得有些单薄。因为爱人是河东区医务人员,也参加了核酸检测工作,小两口只能把一岁半的女儿交给婆婆照看。孩子在家总喊妈妈,奶奶偶尔与谢薇娜视频通话,让孩子见见妈妈。她一见女儿就止不住流泪,后来索性不接,心里充满的对女儿的愧疚。1月13日凌晨5点,谢薇娜和队员们刚忙完一个通宵,正准备休息一下。微信群突然弹出一条提示,“谁在了,有一批检测任务,马上需要人员。”这条信息是检测基地质量负责人发出的,有一批临时任务,需要检测人员马上到岗。谢薇娜说:“那时候也顾不上疲倦了,10多个小时没吃东西,中间还吐了一次,但是觉得自己年轻,自己顶上去了,就能让年纪大点儿的同事多休息休息。”她迅速起身,穿好防护装备,第一个赶到岗位,这一干又是8个小时。工作快接近收尾的时候,突然感觉腰部不适,她估计腰间盘又犯了,想坐在地上放松放松,没想到……基地负责人透过隔离窗发现这个情况后,就用对讲机呼叫谢薇娜,一次、两次,都没有回应。只得马上呼叫实验室里的其他人员上把她扶出来,同时拨打了120。
我不去医院,我走了我的队友怎么办
同事们把谢薇娜抬了出来,让她躺在临时搭建的行军床上休息。当时,谢薇娜两手冰凉,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浑身抽搐不止。同事们掐人中,找药,端热水,一阵忙活,她终于苏醒了过来。“我不去医院,我是组长,我走了我的队友怎么办?”“我就想站起来活动一下,没想到就起不来了。”醒来后谢薇娜的第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泪奔。急救车赶到后,同事们迅速将谢薇娜送到医院救治。经检查发现,属于过度劳累。“事发前已经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但就想再坚持一下,等这次疫情过后再去医院,没想到给大家带来麻烦了。”谢薇娜心怀愧疚地说道。
疫情就是大考,每一次“大筛”都要与时间赛跑。面对比平时激增将近10倍的核酸检测量,这群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视疫情为命令,用大爱护众生,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成为寒冬里最美的风景。
推荐单位:东丽区文明办